心理学之本我 自我 超我
怪诞行为学有感.
本我: Id
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——快樂原則(pleasure principle)
而不關心社會的規則,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,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,以及避免痛苦或不愉快[7]。它不能忍受任何挫折,就像一個被溺愛的小孩子,想要甚麽就要甚麽[8]:88。弗洛伊德认为,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,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。本我沒有對錯判斷力[9],也没有想自我破壞的慾望[10]。
自我: Ego
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,如延遲享樂[14]。佛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。
意涵:個人的生物欲望和社會規範之間相互協調折衷,所表現出來的「自我」。
超我: super-ego
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,由道德原則支配,想要完美[17],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。
佛洛伊德的學說中,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同化,由於對客體的衝突,超我傾向於站在「本我」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[18],而對「自我」帶有侵略性。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[19],維持個體的道德感、迴避禁忌,而令自我左右為難。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[20],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,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,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生阉割情结(castration anxiety),進而轉為認同父親。
意涵:因應社會文化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期待,形成「超我」的動力。
本我、自我、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。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它們之間的聯繫中得到合理的解釋,自我是永久存在的,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,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,自我需要進行調節[21]。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、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,自我就會幫助啟動防御機制,並稱為心理防衛機制或自我防衛機制。防御機制有:壓抑、否認、退行、抵消、投射、昇華等等。
本我對應了人腦中央部位,自我對應了前額葉皮質, 超我對應了眶額葉皮層[22]。